【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电视纪录片发展史 编导专业高考》。本年度有关编导专业高考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音乐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maying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640次,已有15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Wednesday, April 13, 2011 08:56:37;文章更新时间:Sun, August 05, 2018 01:00:57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电影百科;作品关键词:编导专业高考,编导专业高考和昆曲的剧目;作者所属频道:学习资料。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电视纪录片发展史 编导专业高考,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一、纪录片界定
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它要求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拍摄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搬演,其基本报道手法是采访摄像或摄影。
二、纪录片发展
1、世界纪录片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895—1920)纪录生活真实场景的短片。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代表作品《工厂大门》、《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儿童争吵》等;第二阶段:先驱者阶段(1920—1929)创作者自觉地使用一些艺术手段,有各自的艺术追 求,出现了艺术上成熟的作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伯特?弗拉哈迪(美):《北方的纳努克》(1922)、《蒙阿那》(1926)、《亚兰人》(1931)、《土地》(1940)。尤里?伊文斯(荷兰):《雨》(1928)。吉加?维尔多夫(苏):《前进吧,苏维埃》(1926)、《在世界六分之一土地上》(1926)、《关于列宁的三支歌》(1934);第三阶段:格里尔逊模式阶段(30年代到50年代末期)用纪录片进行宣传、说教,功利色彩浓重。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格里尔逊(英):《漂网渔船》(1929)。 巴锡尔?瑞特(英):《夜邮》(1936)。莱尼?里芬斯塔尔(德):《意志的胜利》(1936)。汉斯?勃特伦(德):《战火的洗礼》(1941) ;第四阶段:真实电影、直接电影阶段(60年代)真实记录生活、社会的日常情境,现场声画增强了记录的真实感。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弗雷德?怀斯曼(美):“直接电影”:《秃头的讽刺剧》(1967)、《法律与秩序》(1969)。 大岛渚(日):《被遗忘的皇军》(1963)。真实电影:让?鲁什(法):《夏日纪事》(1961)第五阶段:流派纷呈阶段(70年代以后)
2、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
(1)早期电视工作者的艺术探索
为当时政治服务,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方式,观念僵化,表现公式化、概念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代表作是1966年陈汉元的《收租院》。
(2)70年代末
创作者的认识和观念发生了变化,对自然美和形式美强烈追求。这时期的作品有:《雕塑家刘焕章》 (李绍武 陈汉元)、《哈尔滨的夏天》 (童国平)。
(3)80年代
在形式多样化和电视化方面,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注重作品的文化和哲理深度,系列片和政论片大量出现。代表作是1984 年《话说长江》和1987 年的《河殇》。
(4)80年代末,90年代初
纪实主义潮流兴起,创作观念发生巨大转变: 从以作者为主到与观众交流, 从主题单一性到主题的多义性,从指向性选材到全方位选材,从封闭结构到开放结构,从明确结论到选择性思考。这一时期重要作品有:
1990年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编导吴文光。他的早期作品还有《1966:我的红卫兵时代》、《四海为家》
1991年 《望长城》,总编导刘效礼,纪录片和专题片分家;
《藏北人家》,编导王海兵,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大奖”,入围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 ;
《沙与海》,编导康健宁、高国栋,获28届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奖;此片5年后删去“海”的部分,增拍“沙”的部分,重编更名为《生活》,入展1995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1993年
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开播,代表作有:《摩梭人》、《德兴坊》、《茅岩河船夫》、《远去的村庄》、《毛毛告状》、《不平常的心》等;
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开电视纪录片每日定期栏目先河,其制片人陈虻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