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20年代纪录主义电影的发展》。本年度有关纪录片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362次,已有259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uesday, August 09, 2011 17:40:36;文章更新时间:Sun, August 05, 2018 01:52:47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电影百科;作品关键词:纪录主义电影,欧洲电影运动和电影发展史;作者所属频道:学习资料。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20年代纪录主义电影的发展,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20年代,纪录主义的美学追求,在整个欧洲和美国蓬勃发展起来。它们否定电影的叙事性,他们以更加符合电影手段的精神面对现实世界。
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的美学主张,以纪录主义的美学来反叛再现主义的美学。为此,维尔托夫始终坚持拍摄纪录片而不去拍摄故事片,从而推动了纪录片艺术的发展,并为电影新样式的创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内容上,维尔托夫的影片和蒙太奇学派的大师们一样,都是充满激情地去宣传和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情。
维尔托夫的另一部著名的作品《带摄影机的人》,同样是以饱满情感突出地表现了莫斯科人的工作热情。同类代表作品还有:《前进吧,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等。在形式上,维尔托夫富于主张“实景拍摄”、偷拍、强拍等方法,竭力排斥传统的场面调度、电影剧本、演员和摄影棚的使用方法。他以一种高昂的进取精神,以一种特有的美学化的形式,使作品失去了令人厌恶的说教色彩,而形成了富有魅力的情感色彩。
2.在德国,曾是抽象派电影人的华尔特·鲁特曼在摄影师卡尔·弗洛恩德的协助下拍摄了《柏林交响曲》(1927年),从此,罗特曼转向纪录片的创作。
3.萨杜尔曾指出,20年代末的法国先锋派几乎变成了纪录学派。阿尔倍托·卡瓦尔康蒂拍摄了《只有时间》(1929年),他同样受到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的影响.另一部纪录片杰作,是由让·维果拍摄的《尼斯的景象》(1930),这部由维尔托夫的弟弟和门徒鲍里斯。考夫曼摄影的作品,仍具有维尔托夫的影响,而同时又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4.尤里斯·伊文思,这位荷兰人出生于一个两代摄影师的家庭, 1928年,伊文思开始了他的纪录片导演的艺术生涯,而在最初的作品中,特别是著名的《雨》(1928年)在影片中,伊文斯以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为背景,从第一滴雨落在地面,而后形成倾盆大雨,到雨过天晴,影片表现了这一自然界变化的完整过程。伊文思和他的《雨》的与众不同, “还不准备以人类问题作为题材”,而是运用电影的形式来传达富有诗意”的美的情调。
5.英国,早在本世纪初的“布赖顿学派”中就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在英国电影大事记中,最突出的又要说是:纪录片学派”的形成。约翰·格里尔逊则是这一学派的开创者和核心人物。他的第一部纪录片《漂网鱼船》(1929年),以反映北海渔民捕鱼的劳动生活为题材
在这些欧洲纪录片中,起主导作用的技巧是剪辑。镜头的连接不是对于时空统一的表现,而是对于状态、运动和题材雷同比较。
6.在欧洲之外,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这就是原籍爱尔兰人罗伯特·弗拉哈迪。在制作方法上,弗拉哈迪在《北方的纳努克》(1922年)一片中,使用了编写的剧本,并请纳努克一家充当演员,因此,同我们上面所谈到的维尔托夫等人形成了明显的区别。在拍摄技巧和风格上,弗拉哈迪为了达到影片的真实效果,采用了长镜头的处理手法,这甚至同欧洲的形式相对立起来。《方的纳努克》在对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的生活方式进行表现的过程中,为了将这个迅速接近消失的土著文化记录下来,弗拉哈迪在摄影机前面重新搬演了属于原始文化的种种情节(据说,这时的爱斯基摩人早巳穿上牛仔装了)。
在默片时代即将结束的时候,不仅是纪录片的发展跨越了国界,而且,由于欧洲的电影工作者们的高尚的进取精神,各种风格、流派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诸如:德国的场面调度、法国的摄影技巧和苏联的蒙太奇剪辑等等,一种国际性的电影文化为人们所认识,并逐渐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