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戏曲片《梁祝》与新中国的文化外交(七)》。本年度有关学戏曲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219次,已有338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hursday, October 13, 2011 18:18:08;文章更新时间:Sun, August 05, 2018 04:10:01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艺术辅导;作品关键词:文化外交,《梁祝》和夏天;作者所属频道:学习资料。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戏曲片《梁祝》与新中国的文化外交(七),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另外,海派色彩甚浓的越剧在50年代的繁荣也促使我们思考海派文化在此时期的位置和作用。目前学界通常是认为在建国后,海派文化因其商五性和娱乐性处于一种被排挤和质疑的位置,而在当时以延安文化为代表的陕北文化开始逐渐超越地域,并在全国范围内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越剧在50年代的流行似乎又在提醒我们海派文化在被取代的同时,却还是可能寄身于地方性的民间文化继续潜在地发挥着作用,如上海女子越剧对梁祝爱情传奇的演绎及我们上面提到的电影导演桑弧,建国之前主要以执导张爱玲编剧的都市爱情悲喜剧出名,建国后用同样细腻的手法来处理梁山伯与 :祝英台之间的爱情,缠绵悱恻。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左右,越剧热开始逐渐冷却,而在“文革”期间,女子越剧更被江青贬低为“堕落”。论及原因,女子越剧的爱情主题及其柔美的特点都是被排斥的理由。1963年4月,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召集上海越剧院的主要负责人,告诉他们“越剧的腔腔调调是不健康的靡靡之音”、“抒情要抒革命、劳动之情,而不能抒男女之情啊!越剧要找条出路,先演出一些现代剧试试看”。从此以后,上海所有的越剧团体,几乎全部演现代剧,而传统剧目则不再被提倡,直至“文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