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1948—1966:“希区柯克症候”(11)》。本年度有关电影诞生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197次,已有167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hursday, August 04, 2011 10:18:07;文章更新时间:Sun, August 05, 2018 01:46:13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电影百科;作品关键词:希区柯克,希区柯克和成荫;作者所属频道:学习资料。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1948—1966:“希区柯克症候”(11),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特吕弗发现,在希区柯克问题上,不能逞口舌之能,必须发现希区柯克的美学秘密。他提出希区柯克的主人公具有双重自我、原罪色彩和寻找与忏悔等特征,让他的电影富有隐秘的精神特征和宗教色彩。尽管希区柯克喜欢描写人和社会的罪恶,但他的电影始终寄托了希望和救赎,尽管他的人物经常是恶的化身,却构成了一个“反类型”的人物谱系,成为电影世界最独特的人物风景。特吕弗比夏布罗尔的“形而上学”更有成效地分析了希区柯克的电影。由于瓦尔沃兹、皮埃尔•卡斯特等上一代影评人不像他们那样迷恋希区柯克,所以特吕弗曾提议让巴赞与希区柯克举行一次非正式访谈,但他这个想法最后没有实现。
当然,无论特吕弗怎样证明那些神秘的符码和宗教主题,都必须向人证明,这种“隐秘的华丽”是希区柯克在电影中有意为之。可惜我们知道,在夏布罗尔那篇失败的访谈里,希区柯克明确地说“那都不是有意识的”。为了在他的文章与夏布罗尔的访谈之间建立起有说服力的关系,特吕弗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终,他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希区柯克在说谎!他像他的电影一样,把自己严丝合缝地藏在表象背后,这是一种自我隐藏、自我保护的创作方式。希区柯克“全部创作的秘密”在于他巧妙地“在好莱坞、公众和影评人面前隐藏起来,躲在电影的背后去勾引、诱惑、哄骗和恐吓他们,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单纯的花边新闻爱好者”。从1954年到1959年,特吕弗成为“法兰西影评第一支笔” 。
在整个“希区柯克争论”中,特吕弗的参战是最关键的,他激情四溢、急风暴雨般的论战,让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这本传奇杂志上。此间,《电影手册》先后发表了侯麦、戈达尔、里维特、夏布罗尔和特吕弗近二十篇力挺希区柯克的文章,成为检验“希区柯克症候”的重要文本。在整个争论过程中,希区柯克本人没有为自己做过任何辩护,只是拍他的电影。对他这样寄身于制片厂的导演,不可能每部影片都是铁打的名作,但希区柯克在这场争论过程中拍摄的作品都相当辉煌,他用自己的作品为自己进行辩护:《后窗》(Rear Window, 1954)、《眩晕》(Vertigo, 1958)、《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和《群鸟》(The Birds, 1963),这个时期的希区柯克达到了创作生涯的高峰。毫无疑问,这也为特吕弗的捍卫工作提供了最有力的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