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清末民初北京天桥的坤书馆(四)》。本年度有关戏曲学习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227次,已有248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Friday, October 07, 2011 19:29:35;文章更新时间:Sun, August 05, 2018 03:37:22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艺术辅导;作品关键词:戏曲学习,戏曲学习和音乐表演(声乐)专业;作者所属频道:学习资料。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清末民初北京天桥的坤书馆(四),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刘仲孝的《天桥》一书曾谈到“坤书馆”的来历:坤为妇女的代称,……唱大鼓者为坤书,演唱之地为坤书馆,又称落子馆。“落子”当是女鼓书艺人的通称。……落子是唱莲花落的,……这种曲艺,是从华北、东北一带传入北京的。清末北京东便门外二闸,每当春夏,运粮船络绎不绝,唱落子的女艺人便在船上卖艺,赖以谋生。光绪年间,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西边的石头胡同里有四海升平茶馆,请落子艺人在室内演出,从而开了落予艺人在京师登“大雅之堂”的先河,此乃是北京最早的落子馆。民国三年之后,天桥也有了坤书馆,民国五年坤书馆兴旺起来,从两三家发展为数十家,天桥最早出现的落子馆是常星斋、庆云轩、安乐轩等三四家。每家有六七名坤角儿演唱,故称坤书馆。
这里是京城“落子馆”最早出现的一个说法,即光绪年间“前门外大栅栏西边的石头胡同里有四海升平茶馆”,开了“落子艺人”登京城大雅之堂的先河。
“坤书馆”最初也被称为“书茶馆”。据民国时期从事鼓姬艺术的魏喜奎回忆,清末民初的“书茶馆”内,“顶多有一个简陋的小土台,观众席多为茶桌、坐椅,有些人来此,以喝茶为主,听书、听曲、看杂耍反而成为附带的了。书茶馆中,还有一种由女演员演出的,叫做坤书馆,俗称为‘落子馆’。落子,本是评戏的别称,东北的评戏,俗称‘大口落子’。北京、天津所说的落子馆,却和评戏毫无瓜葛,听说这里用的‘落子’两个字,是东北话‘唠嗑(喀)’的变音。‘唠嗑,是闲聊天的意思,意味着这里是闲聊天的场合”。
由此可知“落子”一词其实是东北话“唠嗑”,即“聊天”的变音,因此被京、津一带茶馆借用来称呼“聊天”听曲的场合,这也说明清末在北京天桥地区最早出现的那些“落子馆”,应是一边听曲、一边聊天的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