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清末民初北京天桥的坤书馆(五)》。本年度有关戏曲学习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347次,已有375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Friday, October 07, 2011 19:31:08;文章更新时间:Sun, August 05, 2018 03:37:48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艺术辅导;作品关键词:戏曲学习,戏曲学习和戏曲作品;作者所属频道:学习资料。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清末民初北京天桥的坤书馆(五),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民国15年(1926)报纸登载有文章云:昔年女子唱大鼓者甚少,其学多为时调小曲、莲花落等,故此项营业名为“女落子”,在三十年前即有之,多在前门大街南头路西,该地名为“切糕屋子”,集三五幼女登台听曲,每歌唱一次即下台要钱,并在讨钱时作出种种丑态。除此地之外,如夏季之二闸、什刹海等处亦有之,后来此地成立警察,始将该业取消,而天桥发现几家坤书馆,石头胡同又开设四海升平,此为坤书之缘起。
此为记者调查女大鼓艺人时,当事人所回忆的有关“落子”、“坤书馆”、“坤书”名称之由来,谈到了在“三十年前”应是光绪年间,在前门地区有三五“幼女登台听曲”,唱完一曲(莲花落、时调小曲)即“讨钱”,并作出“种种丑态”,后警察将该种职业“取消”,而这些艺人则去了新开的茶馆和坤书馆继续进行此项说唱活动。
张次溪谈到民国初天桥新世界建成以后,在其五层楼之第三层:“其左端有亭,夏时售茶,并演露天电影,前为坤书馆,八埠名姬,唱二黄、秦腔者,率集于此馆。”
新世界是民国2年(1913)由中国人投资,英国人包工建造的五层楼房,既然建成初期就有“坤书馆”的存在,那么,可以说正式名称的“坤书馆”在民国2年已经出现。在“新世界”之三层楼有“坤书馆”,“坤书馆”有“八埠名姬”,“八埠名姬”一词,说明坤书馆的鼓书女艺人当时被人们称为“鼓姬”,“鼓姬”名称应和坤书馆的名称是同时出现的。
由坤书馆鼓姬(特别是名角)演唱的、在当时社会流行度颇高的大鼓书唱词即称“准词”,这些“准词”如同时下的流行歌曲,得到广大听众的认可与青睐,风靡一时,由此也催生了“准词”大规模的整理出版现象。鼓姬名角的“准词”在经整理修订、作为图书出版后,通常被称做“改正准词”,以示其有别于口头传唱“准词”的随意与不规范性。正如《晚清民国“上海石印鼓词”概念阐释》一文中所言:“从文献传播价值说,将本来分散在局部人群视听的俗文学曲艺品种内容,改编为一种遍布国内外的针对所有国民的袖珍案头读物(当时即使没有文化的人,也可以通过别人的阅读来达到欣赏、理解、受教育的目的),为原先的说唱者增加了储备材料,为更多的人群提供了文学鉴赏的作品。这种传播方式和社会经济生活相联系,既促进了鼓词本身演唱形式和内容以及受众读者群的变化,又促进了原先鼓词代表的民众底层意识思想的流变。”“准词”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大鼓曲词的普及面和受众面,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坤书馆与鼓姬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