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戏曲史料学工作的重点和特色在于对作家作品集的整理出版以及专题研究资料的汇编刊印。一些规模较大且质量较高的学术成果相继推出,如《杏戏曲丛刊》(第五...[详细阅读]
从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又以8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学术研究逐渐恢复并步入正轨,而对戏曲史料的搜集整理也一度进入繁盛期,一批古...[详细阅读]
然而与前一阶段相比,此期研究者对与京剧和地方戏相关戏曲史料的整理编印工作却大为逊色。大体有中隐楼主撰述《蜀伶选粹》(1949),是研究建国前川剧演出历史的重要资料;王树村...[详细阅读]
大体来说,真正能够代表这一阶段研究水平的,当是那些看来不入主流的繁琐考证和大型戏曲史料、论著汇刊。最具标志性的成果当推郑振铎主编的《古本戏曲丛刊》,这是迄今为止规...[详细阅读]
从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又以文革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十七年社会较为安定,政策相对宽松,为配合建国初期的戏改运动,创作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剧本,对现存剧目...[详细阅读]
随着戏曲研究的深入进行,戏曲史料汇编工作逐渐走向专门化和系统化。清末民初,京剧剧种风行全国,为适应研究北京戏曲发展流变之需,对京剧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详细阅读]
王国维首先超越时人,致力于戏曲史料的钩辑考察,成书于1908年的《曲录》开启了古典戏曲研究的新时代,为编写《曲录》他广搜史料,如南宋周密著《武林旧事》、元陶宗仪著《辍耕...[详细阅读]
根据20世纪各个时期戏曲史料搜集整理研究的不同特点,笔者将20世纪戏曲史科学的创建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分别叙之: 从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又以五四新文化运动...[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进入20世纪,受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体系,逐步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换,而戏曲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同样经历并体现着这种变化。...[详细阅读]
多元宗教视野下的口头说唱以甘肃武威凉州贤孝为例 李贵生 [摘 要]甘肃武威凉州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凉州贤孝,以宣扬孝道为主题,儒释道兼收并蓄,形成了以孝为核心的三教融合。...[详细阅读]
戏曲服装的主要表现法则是它的写意性,它与戏曲艺术的写意的美学原则相契合,戏曲表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以形传意以形达意,通过虚拟的表演来体现出戏曲艺术时空处理上的灵活和...[详细阅读]
《文社简章》凡七条,现将头三条抄录于下。 (一)本社由旅湘新剧同志会会员全体及湘中人士发起组织,以提倡文艺、研究时代思想为宗旨。 (二)本社先具简章呈请都督及内务司...[详细阅读]
随着戏曲研究的深入进行,戏曲史料汇编工作逐渐走向专门化和系统化。清末民初,京剧剧种风行全国,为适应研究北京戏曲发展流变之需,对京剧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详细阅读]
其二,是文化民粹主义之下的片面的否定。所谓文化民粹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以来所兴起的动员平民大众的社会变革思潮。其核心的表现就是极端地推崇底层道德与文化的价值,认定...[详细阅读]
戏曲舞台意象的诗性品格谈杨小青的导演艺术 回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越剧艺术曾在袁雪芬等艺术家的率领下进行过前后两次重要的革命,这两次革命的产物就是越剧《红楼梦》和《梁...[详细阅读]
20年代后的岭南社会,传统戏剧与话剧相杂糅的新剧盛行,在各种庆典礼仪、筹款、社会公益活动、重大群体运动中,动员作用日益突显。例如,1925年6月1日的一则陆军军官学校血花剧...[详细阅读]
河南说唱艺术的马街书会现象 河南说唱艺人的生存活动方式 河南说唱艺术存在的问题...[详细阅读]
河南民间最大的曲艺活动是马街书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数以十万计的全国各地民间曲艺艺人云集河南宝宝丰县马街村,以书会友,交流技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文化奇观。...[详细阅读]
现代著名学者袁同礼曾说:夫一代学术之兴,往往有待于新材料之发现,地下古器物固无论矣,即图书之流传,亦显晦有时,其间或存或亡,实与学术升降有关。此话虽是基于现代学术...[详细阅读]
辛亥革命时期香港是革命的基地,新剧先驱同时也是革命先驱,如陈少白等同盟会成员,在香港组织早期最有影响的振天声白话剧社、清平乐白话剧社等,以新剧形式宣传革命。现代形...[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