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官修丛书,《四库全书》以“敦崇风教,厘正典籍”为去取宗旨,曲文一概不录,曲论类多存目或无视。但就是在《总目》有限的词曲评论中,我们发现,撰写者对戏曲并不是一概...[详细阅读]
《四库全书总目》的戏曲音律论(一) 《四库全书总目》的戏曲音律论(二) 《四库全书总目》的戏曲音律论(三) 《四库全书总目》的戏曲音律论(四) 《四库全书总目》的戏曲音...[详细阅读]
《总目》对《中原音韵》的批评,已经超出音律讨论本身。它倡导根据语言之方域、时代之变迁、文章之体裁以及理势之自然来进行戏曲创作。过去的戏曲理论研究往往没有注意到《总...[详细阅读]
在音律的问题上,汤显祖自己的解释是:不佞生非吴越通,智意短陋,加以举业之耗,道学之牵,不得一意横绝流畅于文赋律吕之事。独以单慧涉猎,妄意诵记操作。亨窥,如暗中索路...[详细阅读]
《四库全书总目》在这个问题上可谓铺张扬厉,尽抒己见。它首先肯定《中原音韵》的合理内核,认为它乃是据北音、为北曲而作:乐府既为北调,自应歌以北音。既已别立专门,自宜...[详细阅读]
今人认为,临川四梦用韵不同于《中原音韵》音系,有其通语和方音上的特点,这与汤显祖的传奇创作理论是一致的,应该看作是汤显祖依据实际读音用韵的表现⑨。正因为这样,他的...[详细阅读]
这里不能不提到汤沈之争。在南北曲的关系问题上,明代多数曲家认识比较模糊,往往以南曲为北曲之嫡派,并以北曲为至尊,为准绳。沈璟等人虽然也发现用《中原音韵》作传奇实在...[详细阅读]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立意在正言语,以其为作乐府的首要条件。它的影响非常大,甫一问世即被奉为曲坛圭臬,一直到清代都是重要的韵书。《录鬼簿续编》载:人皆谓:德清之韵,...[详细阅读]
《四库全书总目》卷199《钦定曲谱》提要认为曲源于诗,延续了诗歌的叙事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被以弦索,象以衣冠,依附故实,描摹情状,连篇累牍,体例渐繁。它已经超越了诗词缘...[详细阅读]
《钦定曲谱》提要还表示,戏曲具有社会性,劝善惩恶,有益风教。它沿袭了传多统的礼乐教化思,认为,戏曲的意义,是叙述善恶,指陈法戒,使妇人孺子皆足以观感而奋兴,于世教...[详细阅读]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凉州贤孝以动人的艺术形象感染人,以宗教神奇的形式教化人,以达到道德之真,体现了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可以说凉州贤孝中的三教在孝德教化上的...[详细阅读]
剧场的发现与晚清戏曲中国理论的兴起(一) 剧场的发现与晚清戏曲中国理论的兴起(二) 剧场的发现与晚清戏曲中国理论的兴起(三) 剧场的发现与晚清戏曲中国理论的兴起(四)...[详细阅读]
从上述情况看,综合艺术的特性,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令戏曲及其活动既见诸属于上层建筑的礼仪、乐等部,尤以入乐部为主,同时也散在各种人部、帝王部、陪臣部等日常记录之中...[详细阅读]
首先是香港本地剧团空前活跃。受全国性爱国抗敌戏剧运动的刺激,并在广州国防剧运的直接影响下,压抑已久的香港话剧潜流顿时如泉涌现。从1937年至1941年间香港的剧运突然蓬勃起...[详细阅读]
针对艺人们经常演出的场所、演出的形式、演的次数、观众情况以及传承情况等方面,我们不但对马街书会实地考察,还分别访谈了儿位民间艺人和一些市群艺馆的负责人(见附录),...[详细阅读]
眼泪的意义:《梁祝》故事改编与新婚姻法宣传 50年代的梁祝热也与建国初宣传婚姻法紧密相关,更准确地说,宣传婚姻法的政治运动为梁祝爱情故事的流行提供了政治合法性。在新婚...[详细阅读]
戏曲艺术中服装元素与表演的关系(一) 戏曲艺术中服装元素与表演的关系(二)...[详细阅读]
剧场不是复制另一个地点的场所,剧场已是一个地点 从舒尔茨的舞台设计中,可以梳理出一份剧本规定景物缺失的清单:在克莱斯特的《海尔布隆凯西》中,没有了城堡或木炭作坊;在...[详细阅读]
1926年5月24日,血花剧社与民间剧社协力为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进行社会动员。当时在为即将随军北伐的中国国民党红十字救护队举办的一次筹款会上,专门请来了文化名人郭沫若莅场...[详细阅读]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桑弧导演,袁雪芬、范瑞娟主演。不论在剧本的压缩改编及拍摄方式上,抒情性和诗意成为主要的特点。导演桑弧40年代初在上...[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