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尽管在某些文化相对寸主义者看来,人类的历史只不过是些毫无意义的文明碎片的无序散落,尽管在某些文化绝对主义者那里,历史的时空中某些偶发的事物有可能被幻化为绝对...[详细阅读]
事实上,经典的戏谑化并非意味着经典的终结,或者顶多只是一种去经典化的花样而已。经典得以维持是由于有一个中心的文化机制的存在。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中心被解构,权威被...[详细阅读]
如果说,以庶民的戏谑来解构所谓红色经典(如曾经红极一时的样板戏)也许并不为过。因为那些曾经神圣至极的红色经典,就曾在消费主义浪潮之下被加以戏谑化的处理,而一度行销...[详细阅读]
于是,在一片去经典化的狂欢中,原本就不景气的传统戏曲舞台上就更显荒芜。不仅传统的经典戏曲已日渐门庭冷落,所谓推陈出新的新编古装戏或现代戏也几乎是门可罗雀。戏曲艺人...[详细阅读]
所谓去经典化,就是质疑经典以及对于经典的所谓普遍性、永恒性、纯审美性或纯艺术性的扬弃,其实质也就是经典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我异化的产物,最终导向便是去经典或反经...[详细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正经历着一个告别神圣、削平价值乃至于追逐当下消费与即刻满足的时代。或者说,这是一个精神无根的时代。人们所面临的是文化的平面化,精英的声音被喧嚣...[详细阅读]
戏曲经典化的诸种可能性(一) 戏曲经典化的诸种可能性(二) 戏曲经典化的诸种可能性(三) 戏曲经典化的诸种可能性(四) 戏曲经典化的诸种可能性(五) 戏曲经典化的诸种可...[详细阅读]
当然,真正的艺术经典毕竟不是简单的被命名、自封、颁布、评选、炒作出来的。真正的经典乃是源自于历史的文化积淀与人们自觉的文化反省,它往往与时下的流行文化(也就是点是...[详细阅读]
其三是推陈出新,是一种整旧如新式的改造。如果说,上述博物馆化是一种保守疗法,那么,推陈出新就是要伤筋动骨做手术,需要有对传统的汲取与对经典的重新发现。这里,推陈是...[详细阅读]
其二是博物馆化,也就是一种整旧如旧式的保护。如今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实际上也就是将曾经的艺术经典博物馆化,加以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博物馆的功能,恰恰就在...[详细阅读]
我曾经模仿说不完的莎士比亚的说法,也曾经以说不完的曹禺为题写过文章。事实证明,曹禺果然是说不完的。 当我惊讶地发现他的作品中人文主义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时,似乎又发现...[详细阅读]
但是,如果以自发性和即时性为核心价值的戏剧将在场的诉求取消,戏剧又如何区分于电影以及其它文学文本和艺术作品并赋予观众戏剧独有的审美快感呢?其实,法奇等人的言论中有...[详细阅读]
在孝道教化上儒家是理智的,认为忠孝仁义是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所以,忠孝有何好处儒家是不谈论的,而宗教却十分重视人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热情。追求物质利益...[详细阅读]
在20世纪后半叶,多元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价值。我们都知道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元,这是整个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的观念,这种观念当然会体现在中国戏曲领域。...[详细阅读]
其二,是文化民粹主义之下的片面的否定。所谓文化民粹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以来所兴起的动员平民大众的社会变革思潮。其核心的表现就是极端地推崇底层道德与文化的价值,认定...[详细阅读]
文艺、电视的特征 电视文艺的概念内涵。 ...[详细阅读]
革命经过梁启超创造性的阐释,成为与进步相关的积极用语渗透到社会生活改革中。革命以改良的亲和面相,成了深人人心的历史进步话语。但当年梁启超尽量使革命软化,摆脱传统政...[详细阅读]
导社1张,民国11年(1922)6月19日在(上海)大世界演出《明珠宝剑》和《刁刘氏》。 和平新剧社6张,甲子年(1924)6月25日日场、夜场,12月3日、7日、乙丑年(1925)8月5日、11月14日在(上海)...[详细阅读]
《总目》认为,戏曲延续诗词的缘情,而蔓衍于叙事。从《诗经》到后来的词,大都是抒写性灵,缘情绮靡,而不是主理尚用或者言志的。用陆机的缘情说释诗,颇可玩味。事实上,这...[详细阅读]
中国戏曲的现代转身 傅 谨 [作者简介]傅谨(1956- ),男,文学博士,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曾经主持并完成国家艺术...[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