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戏曲理论和实践渐次丰富,以诗歌为本体的曲的观念和戏曲的搬演性、叙事性逐步为人所重视,但对戏曲乃是戏与曲的融合统一的认识尚显混沌。即便是王骥德《曲律》这样的大著...[详细阅读]
无论是溯曲源诗,还是以小说描摹戏曲,其实都显示了文人对戏曲话语权的把握。将戏曲置于各种文体兴衰嬗递的动态过程,是一种流变的文学史观,但同时也是一种机械的一元论的文...[详细阅读]
另一种观点从题材形式人手,将戏曲与传奇小说联系。胡应麟谈到裴铡所作《传奇》,谓:或以中事迹相类,后人取为戏剧张本,因展转为此称不可知。李开先《改定元贤传奇序》称元...[详细阅读]
中国戏曲本体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首先是戏的观念。从上古的葛天氏之乐,到优孟衣冠、譬、汉歌舞百戏、唐大面、参军戏、踏摇娘乃至宋金杂剧等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详细阅读]
《总目》对乐、词、曲的界分(一) 《总目》对乐、词、曲的界分(二) 《总目》对乐、词、曲的界分(三) 《总目》对乐、词、曲的界分(四) 《总目》对乐、词、曲的界分(五)...[详细阅读]
戏曲独特的面貌及其不可忽视的存在和影响,呼唤人们从理论上对其作出清晰的界定。由于或隐或显的文人中心论,更因为戏曲理论界自身对戏曲本质认识的不足,戏曲的本体概念一直...[详细阅读]
从《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字判断,所谓词曲的技艺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人的创作方法和经验积累,一是演员的表演和技艺展示。这既是戏曲这种综合艺术的表现形态,也是它...[详细阅读]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总目》卷198词曲类前言所谓词曲在文章、技艺之间,其实更侧重于曲,认为曲兼具文章和技艺两方面的特性,而且可能更倾向或者干脆称之为技艺。《竟山乐录》...[详细阅读]
从乐中挑出艳歌侧调、讴歌末技、弦管繁声,分入杂艺、词曲两类,是对戏曲本体概念的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也是戏曲本体论上的一个革命。前者被《四库》归人子部艺术类,包括《...[详细阅读]
《四库全书总目》在对戏曲书籍归类时注意到上述情况,并表现出非常明确的辨体意识。卷38(经部38)乐类前言指出:大抵《乐》之纲目具于《礼》,其歌词具于《诗》,其铿锵鼓舞则...[详细阅读]
剧场不是复制另一个地点的场所,剧场已是一个地点 从舒尔茨的舞台设计中,可以梳理出一份剧本规定景物缺失的清单:在克莱斯特的《海尔布隆凯西》中,没有了城堡或木炭作坊;在...[详细阅读]
从现存的水浒戏剧目名称我们可以看出,与元之前的水浒故事不同,元代前期水浒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梁山英雄的个体行为,并没有写水浒英雄与官军群体性的对抗。作者的...[详细阅读]
在剧场的经营方面,在2019年有着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尝试。 国营剧场的经营,在2019年仍然以开辟亲子剧场为主要盈利模式。亲子剧场主要是针对中国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消费习惯而建立...[详细阅读]
当代戏曲创新是表演程式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中,在2010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中,在2010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中,以及...[详细阅读]
1926年5月13日,广东革命政府的党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了血花剧社紧要启事:本社自去岁正月一日成立以来,一年有奇,以各同志之努力,曾在广州黄埔汕头潮梅东莞等处,工作颇受...[详细阅读]
戏曲舞台意象的诗性品格谈杨小青的导演艺术 首先,1989年的《陆游与唐琬》,应该说是杨小青导演诗化越剧艺术风格初步成型的标志。在该剧中,导演采用了舞台全景式的梅花条屏,...[详细阅读]
刘仲孝的《天桥》一书曾谈到坤书馆的来历:坤为妇女的代称,唱大鼓者为坤书,演唱之地为坤书馆,又称落子馆。落子当是女鼓书艺人的通称。落子是唱莲花落的,这种曲艺,是从华...[详细阅读]
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关键词和流行语,但并非只有暴力流血的恐怖面相,除了推翻的意图与实践以外,有时只是变革者实施改良的另一种流行化表达。尤其在20世纪中国国思想文化领域的...[详细阅读]
这些早期的记述资料表明,在血花剧社正式建社之前,军校的演剧活动,已经开始了,并频频成为军校管理者所认可的重大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判断,即先有娴熟的学生团体...[详细阅读]
一般来讲,全球化是一个伴随着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文化过程,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盐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