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花剧社成立不久,即开始了东征,剧社随军做宣传工作。周恩来专门指示政治部经济上支持血花剧社。剧社根据东征中的素材,编导了打倒军阀的各种话剧,将军阀割地自据、欺压百...[详细阅读]
血花剧社的演出活动,渐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初以校内活动最为活跃,只在黄埔岛上演出。自剧社成立后,每逢革命纪念日,或学校中举行的大规模文娱晚会,有时在校本部大礼...[详细阅读]
剧社取名为血花剧社,说来自于黄埔军校校歌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一说认为来自于廖仲恺所题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对联而来。二者都显示了以流血牺牲精神...[详细阅读]
伴随着军校中戏剧活动的开展,建立演出性的剧社便成为期待中的事情,血花剧社首先得到了校长蒋介石的大力支持。剧员杨大容曾在地方报刊上撰文追述:蒋校长对于新剧一道,甚为...[详细阅读]
黄埔戏剧的历史渊源(一) 黄埔戏剧的历史渊源(二) 黄埔戏剧的历史渊源(三)...[详细阅读]
这些早期的记述资料表明,在血花剧社正式建社之前,军校的演剧活动,已经开始了,并频频成为军校管理者所认可的重大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判断,即先有娴熟的学生团体...[详细阅读]
9月30日,该《日报》又做了《长洲农民协会开幕》纪实报道。大概为:昨廿八日,为长洲农民协会开幕成立大会。会场在下庄村曾氏宗祠,陈设辉煌,参观者有军官学校何总教官,严队...[详细阅读]
黄埔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建立在广州利东部远郊的黄埔岛上。该岛距离广州市中心地带约20里,与广州有水道相隔。这种地理位置既有利于使军校避开旧军阀的干扰,又形成了军事防守上...[详细阅读]
戏曲中国与晚清的粉墨英雄想象 马淑贞 [摘 要]晚清对戏曲的发现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改良派知识分子出于新民的目的而提倡的戏、说合一的小说中国理...[详细阅读]
剧场国家与粉墨英雄想象(一) 剧场国家与粉墨英雄想象(二) 剧场国家与粉墨英雄想象(三) 剧场国家与粉墨英雄想象(四) 剧场国家与粉墨英雄想象(五) 剧场国家与粉墨英雄...[详细阅读]
样板戏演员的思想改造(一) 样板戏演员的思想改造(二) 样板戏演员的思想改造(三)...[详细阅读]
从现存的水浒戏剧目名称我们可以看出,与元之前的水浒故事不同,元代前期水浒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梁山英雄的个体行为,并没有写水浒英雄与官军群体性的对抗。作者的...[详细阅读]
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第11期发表《论戏曲》,次年,此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在《新小说》第2卷第2期发表。文章开篇指出戏曲的强大观众(非读者)基础,以及其所产生的巨大感...[详细阅读]
城镇艺人与民间艺人在活动的场所和活动的形式上是不一样的,在农村,哪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就会请来艺人演唱热闹热闹,还有在乡间的庙会、书会、集会等场所也能看到说唱艺...[详细阅读]
戏曲理论方面也是这样,油理论前沿的话语和思想不是咀嚼历史旧题。不是搬用套用话剧、西方戏剧理论,而是立足戏曲本体,找到戏曲理论自身的话语,努力建立中国自己的、民族的...[详细阅读]
清张英、王士稹等奉敕修纂《渊鉴类函》(康熙四十九年御定),卷185-188乐部有歌、舞、女乐、淫乐、倡优、杂戏、四裔乐等。其中淫乐部分引《续文献通考》谓:宋元以来,教坊之乐...[详细阅读]
情的跨国魅力:戏曲片《梁祝》与新中国的文化外交 另外,海派色彩甚浓的越剧在50年代的繁荣也促使我们思考海派文化在此时期的位置和作用。目前学界通常是认为在建国后,海派文...[详细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门打开,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之下,我们迎来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相互之间频繁的交流和不断的创新,中国传统戏曲也与世界戏剧一道,取得了长足的发...[详细阅读]
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论地方戏的特质及其未来之走势 郑传寅 [摘 要]地方戏众多是中国戏曲所独有的剧坛景观。中国戏曲地方化的发展模式与封建统治者对戏曲的拒斥、即村坊小曲而为...[详细阅读]
2016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100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必然带动文化艺术的现代性转变,在这个转变中,中国戏曲作为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究...[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