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后的岭南社会,传统戏剧与话剧相杂糅的新剧盛行,在各种庆典礼仪、筹款、社会公益活动、重大群体运动中,动员作用日益突显。例如,1925年6月1日的一则陆军军官学校血花剧...[详细阅读]
从岭南社会的实际情况看,其实,早在1906年底,当时的广州《时事画报》已经对新剧演出有了一则登台演说的专门报道。报道说一位留学东洋归来的学生,打算在广州成立说演社。泰东...[详细阅读]
血花剧社是当时岭南社会的新剧的一个杰出代表,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戏剧社会动员功能的渠道。而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戏剧状况来看,以知识分子为骨干的各种戏剧社团的...[详细阅读]
血花剧社的演剧活动,以青年军人的高尚革命理想和娱乐性的演技为依托,充满救国激情,剧情和表演大多朴实、真挚、感人。这与当时中国主要城市及岭南社会的新剧演出风尚遥相呼...[详细阅读]
血花剧社的改组及随军北伐(一) 血花剧社的改组及随军北伐(二) 血花剧社的改组及随军北伐(三) 血花剧社的改组及随军北伐(四)...[详细阅读]
而血花剧社之原社长李之龙,自1926年3月被秘密逮捕后,其在狱中创作了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国魂兮归来》,反映鸦片战争的《此恨何时灭》等剧本,6月,在张治中和邓演达向蒋介石劝...[详细阅读]
在1926年北伐前夕,改组后的血花剧社全力迎接国民政府的北伐。7月21日,国民革命军在东校场誓师北伐。誓师后剧社举行了盛大演出,以鼓舞军心。演出剧目是血花剧社自编自演的新话...[详细阅读]
5月20日,该报又跟踪报道了血花剧社改组经过情形。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血花剧社成立以来,将近两年,历在潮梅省城黄埔各地排演新剧,素得民众欢迎,现该社以北伐在即,该社有扩充...[详细阅读]
1926年5月13日,广东革命政府的党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了血花剧社紧要启事:本社自去岁正月一日成立以来,一年有奇,以各同志之努力,曾在广州黄埔汕头潮梅东莞等处,工作颇受...[详细阅读]
血花剧社成立及主要活动(一) 血花剧社成立及主要活动(二) 血花剧社成立及主要活动(三) 血花剧社成立及主要活动(四)...[详细阅读]
今人认为,临川四梦用韵不同于《中原音韵》音系,有其通语和方音上的特点,这与汤显祖的传奇创作理论是一致的,应该看作是汤显祖依据实际读音用韵的表现⑨。正因为这样,他的...[详细阅读]
中国戏曲艺术可以涵盖在以人的艺术表演为核心物的文化形态之中。中华戏曲不仅以表演的内容反映出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以其形态的兴替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众所周知...[详细阅读]
本书从影视编导的概论、编剧和导演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阐述,目的在于启发读者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有发挥性地应用,是影视专业教师多年教学与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影视专业学生、动漫创作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必须了解并...[详细阅读]
在《三十年来我们的新剧运动》中,紧接上面的话,林天民写道:(民国纪元前一年)回国以后,我却跑到福州家乡里当了一个工程师,看到福州戏剧的落后和社会上种种怪象,便决心...[详细阅读]
凉州贤孝重在表现家庭这一生存空间,而家庭最容易产生摩擦与冲突,特别是在养老问题上更为突出。即使在今天,无子的痛苦、有子而得不到赡养的孤独、对死亡的莫名的恐惧等造成...[详细阅读]
神龙二年(706)三月,并州清源尉吕元泰以失业、边患,灾眚、靡费等因上书言政,谏止浑脱[苏幕遮]: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详细阅读]
义子探母和亲子探母从《八郎探母》到《四郎探母》 戏曲中杨八郎和杨四郎的戏不少,以下分析京剧《八郎探母》和《四郎探母》。在分析京剧《八郎探母》之前,先介绍一段有关京剧...[详细阅读]
如果文明戏呈现出传统戏曲改革向现代话剧创建的过渡形态,那么中国现代话剧的创建则主要是学习和模仿西方戏剧形式的产物。因此,在发展谱系方面西方戏剧成为了主要的文化资源...[详细阅读]
我国剧种种类繁多。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杂技、木偶应有尽有,光戏曲的种类就有290余种,服装艺术是从属于自己剧种的创作,当然不可本剧种的特点。例如:中国戏曲是民族传...[详细阅读]
剧社取名为血花剧社,说来自于黄埔军校校歌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一说认为来自于廖仲恺所题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对联而来。二者都显示了以流血牺牲精神...[详细阅读]